時態 (tense)
很多學生碰到時態 (tense),就開始神經緊繃 (tension)。時態的種類很多,的確不容易搞清楚。時態是用來表示「行為發生的時間」和「說話的時間」兩者之間的關係。動詞的時態包括「時間 (Time)」和「狀態 (Aspect)」。時間與狀態的各種組合、創造出許多不一樣的時態。
時間就只有三種可能:「過去」、「現在」、「未來」 。狀態則可以有「開始」、「持續」、「完成」或「重複」等不一樣的信息。 狀態的觀念對台灣的學生而言比較不容易被理解。就拿下面例子:
I eat ... I am eating ... I have eaten ... I have been eating ...
每一句在時間點上都在呈現主詞"I"(我) 現在的狀況,然而卻給聽的人傳達「吃」該動作的不一樣信息。中文也有類似「狀態」(Aspect)的字(了、著、過),如睡「了」;忙「著」; 吃「過」。
英文裡表達狀態共有: 「簡單式」、「進行式」、「完成式」、「完成進行式」四種 。配合三種可能時間:「現在」、「過去」、「未來」作各種組合,則有下列12種不同的時態:
以動詞 take 為例,下表列出 take 與助動詞 (Be, have, shall/will) 形成各種時態:
請填入 ride 的適當時式至空白處:
- I ride my bike to school every day.
- I am riding my bike this very minute.
- I rode my bike to school yesterday.
- I will ride my bike to the beach tomorrow.
- I have ridden my bike around the city hall three times so far today.
- I have been riding my bike around the city hall since this morning (and I'm still riding it).
- I had ridden my bike for an hour before I fell off.
- I had been riding my bike for an hour when I fell off.
- I will have ridden my bike for three days before I get there.
條件句的時態
動詞的時態已夠令人頭疼,卻還有一種更讓多數台灣國人不易搞懂的條件句,它牽涉到主、從句的時態以及五花八門的情態助動詞。
條件句是指在某種條件或情況、或與事實相反的假設之下,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我們能夠從說話者所使用的動詞時態來判斷發生這種結果的可能性是:非常確定、有可能發生、不太可能實現、或絕對不可能做到。
建言 (Comments)
謝謝您對本網頁文法內容提供任何意見、批評或指教:
姓名:
電子郵件地址:
勾選『記得我』,它會保留您已填過的『姓名』與『電子郵件地址』,讓您在別的文法網頁留言時,不必重新登入。
注意:為避免機器人來搞鬼,請先勾選上面『我不是機器人』,再按『送出建言』。
|